2022年人口增长最猛十大城市,中西部疯狂“虹吸”北上广深

人口流动方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各省市相继公布2022年统计公报,人口数据出炉。在人口大盘见顶的背景下,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正在发生。2022年注定是中国人口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01  人都去哪了?

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而常住人口的增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对人口的吸引力,因而备受关注。

截至2023年4月18日,据前瞻经济学人统计,共有29个省份公布2022年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在人口新趋势背景下,我国人口版图出现了几大变局。

首先,在人口体量上,广东、山东、河南依旧稳坐前三位

其中,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为12656.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常住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紧随其后,山东、河南分别达到了10162.79万人、9872万人。

但去年,这三个人口大省均出现了人口下降现象,引发不小的轰动。

1

另一个让人意外的是,中西部地区正在“虹吸”全国人口

中部六省中,四个省份人口实现正增长,尤其是安徽、湖北、江西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前四,远高于大多数经济发达省份。此外,西部地区也有9个省份录得人口正增长。

也就是说,17个人口正增长省市中,中西部地区就占了13席。

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产业转移带来的就业增加,吸引了更多人口的回流

江西是一个典型代表。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就是我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地,也是我国人口流出的大省。但2022年,江西人口却增加了10.58万人,几乎全部由人口机械增长(常住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贡献。

这主要得益于产业转移导致跨省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

近年来,江西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吸引大批人口来赣就业。十三五时期,江西承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的优势产业,逐渐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及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也培育了一大批优质上市企业,像赣锋锂业、晶科能源、孚能科技、金力永磁等,都是目前风口上的企业。

江西人口趋势变化也正是经济发展下的正向反馈,也是今后人口流动的大趋势——哪里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哪里将成为人口流入地。

中西部地区人口回流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强省会崛起

“合肥逆袭,安徽崛起”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内陆省份集中力量发展省会的做法,一直也有争议。但相较于广撒胡椒面式的平均主义,集中优势力量率先做大做强省会,确实是不具备港口优势的内陆省份最现实的发展模式了。

近年来,安徽专心壮大合肥,以点带面、辐射全省。2022年合肥GDP突破1.2万亿,首次被住建部列为特大城市,并即将跻身千万人口城市。

而具体到城市层面,长沙已经悄悄成为人口增长冠军,以18.1万人口增量拿下全国第一。

1

实际上,长沙的人口增长早就有迹可循,拉长时间看,近5年来,长沙一共增长了226.59万常住人口,平均每年超过45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

这个向来以“让炒房有去无回”而著称的中部省会,低房价的“洼地效应”日益凸显。

另外,长沙的经济尤其是实体产业也非常耀眼,坐拥三一重工、铁建重工等“工业明珠”企业,被誉为“世界机械工程之都”。尤其是,近几年新消费产业迅猛崛起,拉动了长沙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成为这座城市新流量密码。

不仅是长沙,合肥、西安、南昌、武汉、郑州这些中西部城市的人口增量在全国也遥遥领先。

总的来说,中西部强省会城市的人口聚集能力在提升,传统沿海城市吸引力正在减弱。中国人口迁徙路线正在发生变化。

02 收缩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然而,与人口还在流入的大城市相比,无数个小城市的命运更加牵动人心。

从目前已经公布2022年人口数据的城市来看,大部分小城市面临人口外溢困境。例如,湖南全域,除了长沙人口快速增长外,其他13个地级市全部呈现人口收缩态势。

1

而且,这并不是个例。

另外,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称,从当前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增量和经济密度来看,出现潜在城市收缩的空间范围有向北纬31度即长江一带扩大的可能

北纬31度之于世界是一条神奇的线,人类最初的文明几乎全部诞生在这条线上。而在中国,这片地带,几乎囊括了全部的颈部城市(强二线城市),还有1座头部城市。

至于县城,情况就更加紧急。根据泽平宏观发布的最新人口报告,在监测的2100多个地区中,1676个县级人口外流,占比高达77.9%。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央文件首提“人口流失县城”;之后在2020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县城撤并”的提案。也就是说,如果这类县城不转变发展思路,将来或难逃“被优化”的命运

不破不立!转型和发展,成为收缩型城市迫在眉睫的任务。

实际上,根据形成的原因,我国收缩型城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资源枯竭城市。因资源而生,同样因资源枯竭而衰退,甘肃玉门、山西吕梁、黑龙江双鸭山是典型代表。

第二类是产业变迁导致的收缩,比如东北的一些重工业城市,无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不得不面临产业衰退和人口外流的双重困境。

第三类是偏远城市的收缩。这些城市,既不靠近港口,又不靠近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群,本身又缺乏资源支撑,在城镇化的时代浪潮中,人口最容易流出。比如甘肃定西、黑龙江齐齐哈尔、广西河池等城市。

第四类是大城市周边的收缩。由于大城市虹吸效应的存在,周边城市人口不断向核心城市涌入,比如北京周边的三河、高碑店,成都周边的都江堰等。

这些城市破局的关键无非两点,一是“借势”,二是“造势”。前者即积极抓住国家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资源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人口、产业转移。

“造势”,则要求当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培育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走出一条结构持续优化的转型之路。

例如,前瞻产业研究院曾深入研究过广西平桂区转型路径,指明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方向

平桂区曾是“千年锡都”、“广西工业摇篮”,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保障基地。

但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2011年,平桂区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1

在推动产业振兴过程中,平桂区围绕“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产业文章,以轻工产业为主载体,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壮大发展。

简单来说,一是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摒弃钨锡钛产业低端老路,以市场引领传统产业走向价值链中高端;二是培育新兴产业,打造黄金珠宝千亿元产业集群目标,以及发展特色农业。

具体而言,有5点值得借鉴的经验:

1.坚持以“资源+产品+市场”业态融合模式,破解“接续产业难壮大”难题;

2.坚持以“全力东融,打造技术人才双飞地”合作新模式,破解“人才技术难引入”难题;

3.坚持以“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良性循环生态圈”模式,破解产业结构不优难题;

4.坚持以“优运营+多元化”园区管理模式,破解园区发展瓶颈难题;

5.坚持以“线上+线下”招商引资不断链模式,破解招商引资难题。

一套组合拳下来,平桂区“涅槃重生”。

2021年,平桂区全区GDP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31.4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在全省111个县区排名第二。2022年一季度,平桂区仍然实现12.8%高速增长。

平桂区虽然只是众多资源枯竭城市中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但对于其他收缩型城市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无论是产业变迁导致的收缩、偏远城市的收缩,还是大城市周边的收缩,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产业支撑。

对于前者而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挖掘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兴产业对衰退产业的接续替代。

至于后者,则要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找准特色产业定位,不断加强城市人口和产业承接能力,与周边大城市相关产业形成产销结合、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格局。

毕竟今天的经济、产业流向,就是明天的人口流向。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0 条评论

发表我的观点

取消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